北望大蜀山,毗鄰柏堰湖,位于肥西縣桃花鎮腹地的科創產業園項目地處經開區與高新區之間。作為規劃面積4.5平方公里的肥西工投·科創谷的啟動區,項目占地193畝,建筑面積38.3萬㎡,含通體地庫及地上21個單體。
作為安徽路橋“跨界”房建領域的又一重點工程,自3月18日開工以來,經過四個多月的連續奮戰,克服了施工環境復雜、工期緊張等諸多困難,按既定計劃高效率推進項目建設。截至七月底,項目一期C1#智慧中心主體結構驗收結束正加緊內外裝修工程施工,土方外運40余萬方,地庫筏板澆筑面積超3萬㎡,為順利完成全年目標夯實了基礎。
各個擊破 攻克節點目標
進場伊始,項目管理團隊面對的是堆積如山的渣土、連片的大小魚塘、成規模的廢品站和養殖場、大面積的林木以及北高南低的不平整地勢。同時,還受限于土地指標及拆遷影響,項目難以進入工程實體施工。
項目團隊理清思路,充分利用EPC模式及肥西縣相關政策優勢,多次組織召開征遷協調會解決相關問題,談好一處清表一處,圓滿解決了一期場地內拆遷及清表難題,并克服不利天氣的影響,高標準完成項目駐地建設。
C1#智慧中心是項目團隊面臨的第一塊硬骨頭,該單體工程為雙橢圓疊拼異型結構,面積5200余㎡,僅此一個單體就涉及深基坑、高支模、圓柱、弧形梁、大懸挑等復雜工藝,同時還面臨獨立基礎與地庫筏板存在2.5m高差,塔吊安裝不具備條件等困難。項目團隊及時組織專家論證解決程序問題,采取針對性措施,歷時兩個月完成了主體結構封頂,僅用一個月完成砌體、二次結構及主體結構驗收,全面進入內外裝飾階段。
科技創新 賦能項目建設
在“雙碳”“科創”理念的時代背景和“綠色安徽建工”的戰略指引下,項目傾力打造科技建造、綠色建造項目,推進能源低耗型、資源節約型、施工高效型的“綠色工地”。
在前期場地策劃過程中,設立了新能源停車位和公共充電樁;在食堂屋面設置智能光伏設備,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,每日可產生10KWh,可滿足日間食堂用電需求;項目生活區安裝了智能控水設備,對施工及生活用水智能管控,每日可為項目節約3000L左右用水量。同時,項目充分利用BIM技術,建立了全專業的BIM模型,對圖紙進行二次審查,快速準確排查圖紙缺漏、專業沖突等設計錯漏信息。利用BIM+GIS+IOT技術,將模型、地形、智能設備、大數據以及企業信息化進行鏈接,讓項目建造鏈條步入“數字時代”的軌道,實現多方云端一體化管理目標,有效提升了項目建造效率與速度。
以賽促效 提升建設速度
項目順勢而為,以“強基固本保安康 提質增效爭一流”勞動競賽和肥西縣重點項目勞動競賽為平臺,比安全、比質量、比環保、比進度、比管理,掀起了勞動競賽新高潮。
結合競賽目標,項目團隊制定施工任務書及日報,每日召開節點推進會,復盤當日完成情況及次日施工要素保障,創新使用圖表將地庫按后澆帶劃分為30個施工區,并將施工區拆分為自土方開挖至地庫封頂的10個施工項,根據每日完成情況自動填充對應比例色塊,競賽成果一目了然。自勞動競賽開展以來,累計完成筏板施工面積3.1萬㎡、地庫封頂7500㎡,競賽參與人員自220人增加至430人,有效提升了項目建設速度。
青春戰隊 綻放奮斗芳華
作為新組建的項目管理團隊,職工平均年齡27.6歲。秉承著“團隊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”的理念,項目實行老帶新、片區結對、互幫互助等相關舉措,通過傳幫帶、精準督導,一大批青年職工快速成長,并以“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敬業姿態,奮發忘我地貢獻青春力量。
項目副總工、合約部長吳文清是項目為數不多的“老”路橋人,參與建設了多個市政重點項目,對公司企業文化及制度流程有較為深刻的體會與理解。面對房建的新業務版塊、EPC的新管理模式及多數新員工對公司制度流程的陌生,他不等不靠主動作為,積極組織開展職工頭腦風暴及員工培訓,逐一化解招標、信息化考核、計量組價等難題。雖然相比以前的外地項目離家近了,但回家的次數反而少了,家人經常心疼的笑稱“回到市區的項目反倒比在外地更忙了”,他憨厚地回應,“項目也是家”。
項目BIM負責人張安強在圓滿組織完成了各專業建模、智慧工地建設的任務后,又主動承攬起科研課題編制、相關方案撰寫等工作,且都做得有聲有色。諸如此類……一個個為項目建設而涌現的感人事跡,也匯聚成擦亮安徽路橋房建板塊品牌的強大力量。